1.建立4D施工信息模型:
相關信息錄入到信息模型中,與施工進度相鏈接,并與施工資源和場地布置信息集成一體,建立4D施工信息模型。為實現建設項目施工階段工程進度、人力、材料、設備、成本和場地布置的動態集成管理及施工過程中可視化模擬做基礎;還可應用于運營階段
2.BIM模型維護與更新:
根據變更單、簽證單、工程聯系單等相關資料派駐人員進駐現場配合對BIM模型的維護、更新。為項目各管理部門提供及時、準確的工程數據。
3.碰撞檢查:
利用碰撞檢查軟件檢查各個BIM模型軟硬碰撞,并出具碰撞報告能夠徹底消除軟硬碰撞,優化工程設計,避免在施工階段可能發生的錯誤損失和返工的可能;優化凈空。
4.可視化技術交底:
通過模型進行技術交底直觀地讓工人了解自身任務及技術要求。
5.虛擬施工:
運用BIM模型執行建造過程,模擬施工場地布置、施工工藝、施工流程等。在施工前預測到工程項目功能及可建造性等潛在問題;提前反映出工程項目的施工難點,避免返工。
6.工程量統計:
分解各步工作,精確統計出各步工作工程量,結合工作面和資源供應情況分析后,精確地組織施工資源能夠真正實現限額領料,合理安排運輸。
7.進度款管理:
根據三維圖形分樓層、區域、構件、類型、時間節點等進行“框圖出價”能快速、準確地進行月度產值審核,實現過程三算對比;及時、準確地篩選和調用工程基礎數據。
8.材料限領控制:
利用BIM模型的4D關聯數據庫,快速、準確地獲取過程中工程基礎數據拆分實物量。隨時為采購計劃的制定及限額領料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撐
9.構件工廠化生產:
基于BIM設計模型對構件進行分解,對其設置二維碼,在工廠加工好后運到現場進行安裝精確度高,失誤率低。
10.鋼結構預拼裝:
針對大型鋼結構項目,對需要現場安裝的鋼結構進行精確測量后在計算機中建立與實際情況相符的模型,實現虛擬預拼裝為技術方案論證提供全新的技術依據,減少方案變更。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